作者: 来源: 日期:2017.08.17
带钢经酸洗、水洗和干燥后,其表面应成灰白色或银白色。但因操作不当,洗工艺制度和某些设备的不良影响,往会造成带钢的不同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有:酸洗气泡、过酸洗、欠酸洗、锈蚀、夹杂划伤和压痕等。这些缺陷占冷轧产品缺陷的2%左右,其中主要是欠酸洗,过酸洗和酸洗气泡等。
下面简述一下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几防止措施:
(1) 酸洗气泡。
酸洗气泡是由于酸与带钢作用生成氧气所造成的。它在冷轧时会发生噼啪的爆炸声,他的外观特征是呈条状的小鼓泡,破裂后呈黑色细裂纹,经过轧制后,气泡裂缝会延伸扩大,致使产品的力学性能降低。
防止产生气泡的措施是:调整酸液的浓度,控制酸洗时溶液的温度和带钢表面平直状态等。
(2) 过酸洗。
金属在酸溶液中停留时间过长,使其在酸溶液的作用下表面逐渐变成粗糙麻面的现象称为过酸洗。
过酸洗的带钢延伸性大大降低,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断裂和破碎,并且造成粘辊。过酸洗的带钢即使轧制成材也不能作为成品,因为他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了。
产生过酸洗的原因是:机组连续作业中断,使酸洗失去连续性,或因带钢断带处理时间过长、酸液浓度过高、酸液温度过高、酸洗速度过低等。
防止措施是尽量密切全机组的操作配合,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控制好酸液浓度、温度、工艺速度。
(3) 欠酸洗。
钢带酸洗之后表面残留未洗掉的氧化铁皮时称为欠酸洗。欠酸洗的带钢,轻者在轧制之后产品表面是暗色或花脸状;严重时氧化铁皮被压入到黑斑。
造成欠酸洗的原因是:氧化铁皮厚度不匀,较厚部分的氧化铁皮需要较长酸洗时间,酸洗工艺不适当、酸浓度偏低、温度低、酸液中亚铁成分高或速度太快所导致。带钢波浪度和镰刀弯较大,在酸洗过程中起浪部分或弯起部分没有浸泡在酸液中通过,造成漏酸洗。
实际生产中欠酸洗多出现在带钢的头尾段和两侧边缘,因此处理欠酸洗的方法是预先平整好板形,对于铁皮较厚而面积又不大的带钢可采用先局部酸洗涤一次,而后再过酸洗线的方法去锈。按照工艺规程控制好酸浓度、温度和酸洗速度也能提高酸洗质量。
(4) 锈蚀。
原料酸洗后表面重新出现锈层的现象称为锈蚀
锈蚀形成的原因是:带钢酸洗后表面残留少许的酸溶液,或带钢清洗后没有达到完全干燥而使表面重新生锈。此外带钢在酸洗后在高温的清洗水中停留过长也会产生锈蚀现象。
带钢锈蚀处的钢板在轧制后表面呈暗色,他促使成品在库存时再次锈蚀,从而降低成品材的表面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
防止锈蚀的措施是严格执行酸洗、清洗操作规程及时给表面涂油,并应堆放在干燥的地方。
(5)夹杂。
带钢在酸洗后表面出现深陷的星罗棋布的黑点疵病称为夹杂。它是由于热轧时氧化铁皮被压下所形成的。这样的缺陷不可能采取酸洗法除去。当它经过冷轧后,黑点便会扩展延伸呈黑色条状,大大降低了成品钢板的冲击性能。
(6)划伤。
带钢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新出现的划伤,是由于卷取辊的表面出现硬质的异物,或带钢的波浪急折棱与导板成线接触,或带钢在拆卷过程中拍打折头刮板等,使表面划出新的伤痕。另外也有部分伤痕出现在热轧和卷取的过程中。
(7)带钢的划伤可分为上表面划伤和下表面划伤。
划伤的原料经冷轧后,在成品带钢表面,将形成宽而长的黑条。带钢划伤深度超过带钢允许公差一半时,轧制后不能消除。 防止措施是经常检查机组的滚动部件和导板,维护好设备。 (8)压痕。
压痕是指带钢表面凹下去的压迹,压痕形成的原因是:焊接时焊渣没有吹净,被带钢带到张力辊上,而后在带钢表面压出了痕,张力辊在带钢表面滑动造成粘辊,使带钢表面造成压痕。防止压痕的措施是及时清扫带钢表面的残留硬物和及时清理拉辊表面粘住的铁屑及硬物。
总之,上述带钢表面缺陷只要精心操作,严格执行酸洗工艺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检修和维修设备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上一篇: 原料缺陷对冷轧产品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 冷连轧机组对冷轧产品质量的影响